Quantcast
Channel: 瘦竹的BLOG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9

[转载]何妨吟啸且徐行(散文)

$
0
0

何妨吟啸且徐行

         

 

    曾经一度,把这句宋词做为QQ的签名档。居然字字刻骨入心,激励我一路行走或葡匐,把自己假想成蓑衣芒杖的高士,隐于庙堂,没在草莽。

    越来越喜欢苏东坡。但凡在岁月深处,浮躁与淡定纠缠,你若得遇苏东坡,那是幸事。他往往如一轮明月升起在暗影幢幢的密林间,倏忽醇香拂面,心境澄明,恬梦骤至,海阔天空。

    洋洋宋词里,曾经几度移情。豆蔻梢头,那是李清照的“云中谁寄锦书来,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”,那是“梧桐更瘦兼细雨,到黄昏点点滴滴”,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,为赋新词强说愁。及后,流连在秦观的“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。多情自古伤离别”的迷离意境,更别说晏几道的“从别后,忆相逢。几回魂梦与君同”的蚀骨情痴了。

    那是少年,那是青春,那是轻狂岁月里的词文与诗篇。繁华,铺排,隆重,张扬,唯恐埋没了才情,绝不肯独自悄然绽放与凋零。

    初喜东坡,是在十五前的冬天。在京客居读书,和学姐应邀去天津拜访故交。萧瑟的冬日寒夜,小酒馆里四人围坐,锅底炭火正旺,把酒言欢。那是唯一一次与《散文》杂志主编贾宝泉先生的晤面。贾先生带来著作《境花词》相赠,扉页上廖廖数字的简介里,居然就特意以《定风波》自勉。我第一次认真沉入的将苏东坡的词句朗朗读来,竟觉得通透淋漓,豪情干云。一时深醉其中,惊为天籁。

    自此,浩瀚词篇中,婉约的低迷缠绵如雾散去。清亮亮的明月下,那位旷世奇才现身在我眼前,捻髯微笑,吟啸徐行,翩然来去。他的背影,他的世界,令人神往无限。

 

    走近东坡之后,才发现研究苏轼者众多,著文立书不计其数。自然,这样一位伟大的才子,值得后人大书特书。似乎研究者格外关注苏轼谪居黄州的时光,那是他文学创作的分水岭。余秋雨先生的《苏东坡突围》这样形容彼时的苏轼:到黄州的他是觉悟了的他,与以前的苏东坡是两个人。余先生不愧当代文豪,他这样激情四溢地形容苏轼的成熟:“…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,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,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,结果----引导惊世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,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,《念奴娇*赤壁怀古》和前后《赤壁赋》马上就要产生。”

    从“乌台诗案”中逃得一命的苏东坡,在黄州谪居,与渔樵为伍,混迹江湖,前所未有的亲近着大自然的一山一水,一花一草。大自然点化了苏轼,再配上世间少有的才情,九百多年倍受瞩目的黄州词篇喷薄而出。名不经传的黄州因了一位千古奇才的驻足停留,诞生了传世名篇,如一枚惊雷乍响在阴柔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,振聋发聩,惊世骇俗。“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……” 

    车中有儿子所学的历代美文的CD, 常将其锁定在《赤壁赋》上,念及:“驾一叶之扁舟,举匏樽以相属;寄蜉蝣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;挟飞仙以遨游,抱明月而长终……”妙句连珠,层叠不断。母子二人相顾惊叹,每每叫绝。

    苏东坡在黄州留下的词作史称有百余篇,占去一生作品的四分之一。宋神宗元丰五年,贬谪黄州后的第三个春天,他创作了《定风波》。虽不是所有词篇中的鼎峰之作,却是光芒万丈,普照千年。

    成安纪文新友赐墨宝,我只求一阙《定风波》。而今它悬在办公室内,每有人问及不熟字词,我必先趁机再吟哦一次,口留余香,铿锵顿挫,似心神放马驰骋:

    “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”

    每吟心里都叹息,怎么就那么好。人生苦难深重,却旷达若斯。

    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。苏东坡之所以为人敬仰,就在于他超越常人的达观,洒脱,高蹈。顺境里他不跋扈,逆境里他不消沉,得势时他不害人,失势时他不媚人。富有时一掷千金,落魄时躬耕田垄。自得其乐,发自内心。东坡先生可谓深谙顺生之道,深得禅心赤纯。

 

    历史的烟蔼里,那千古风流的奇才,一袭蓑衣,竹仗芒鞋,背后是夕阳,前面是青山。他且歌且行,吟啸向前。走成千古不曾褪色的画卷,走成我等沧桑人生中化蛹为蝶的那棵郁郁葱茏的菩提树。

 


 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9

Latest Images

Trending Articles





Latest Images